YouTube宣布多项新功能,包括“品牌赞助可替换机制”、“自动商品打标”与Shorts品牌连接等,进一步提升创作者变现能力,让视频内容成为可持续销售的广告空间。

YouTube在本周的“Made on YouTube”活动中,揭晓全创业公司作者盈利模式,主打让创作者能更灵活地与品牌合作,通过AI技术自动推送商品标签与品牌连接,进一步扩大“YouTube Shopping”商务化布局。

最吸睛的功能莫过于“品牌赞助片段可替换”机制,让创作者能在长视频中插入可动态更新的品牌合作内容。当旧的品牌合约到期后,该片段可重新替换为其他新品牌,将单一视频的价值最大化。

这项“动态品牌插入”功能预计于2026年初开放给少数创作者先行测试。传统上,品牌置入通常是一次性的内容投放,合作期满后即失去变现功能;但通过这种“可替换式”设计,视频不仅能延长商业寿命,也让创作者拥有更多自主议价空间。

这意味着YouTube不再只是内容平台,更逐渐转型为“数字广告地产”平台,创作者也可开始经营自己的“内容库存广告位”。

除了品牌合作机制升级,YouTube也宣布将利用AI模型,自动侦测视频中最适合插入产品资讯的时间点,并在观众观看时动态显示对应的商品标签。

接下来还会测试自动为视频中出现的“合格商品”打上购物标签,省下创作者自己手动设置的时间与困扰。

针对Shorts短影音创作者,YouTube也提供新的品牌专属连接功能,能让观众直接通过连接探索商品、完成购买。这不只增加品牌ROI(投资报酬率),也帮助创作者更有数据佐证合作价值,不再只是靠浏览数与点赞数吸引厂商。

YouTube也公布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全球已有超过50万位创作者参与YouTube购物计划,平台上商品总交易金额(GMV)年增长高达五倍,且持续扩大至更多市场,包括巴西、韩国等地。

目前平台合作的品牌包括Nike、Etsy、Best Buy、Shark Ninja、Michaels、Michael Kors,以及韩国的Olive Young、ZigZag等。Google表示,未来还会通过“创作者合作中心”主动向品牌推荐合适创作者,强化平台内部商业撮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