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机构Trendforce(集邦科技)与群益金鼎证券,今日共同举办“新兴科技领航—关键技术驱动商机绽放”研讨会,集邦科技首席运营官张小彪表示,这两年COMPUTEX谈到AI串联与AI NEXT,整个AI就像从云计算下凡,分别在人型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低轨卫星与未来通信,从无形走向有形的应用服务。

张小彪表示,AI就是过去仿佛科幻电影的场景,如今都实际进入现实生活中,从1977年的《星球大战》的曙光乍现开始,将近50年前的金色机器人C-3PO与R2-D2,现在已经可以在生活中看见,再来1982年霹雳游侠的“结晶”万能计算机车,正是现代的AI自动驾驶车。

张小彪指出,2007年的变形金刚,更是人型机器人的具象,因为柯博文、大黄蜂是一台车、一台机器,又是一个飞行器,回头看以前的编剧真的很厉害,早已刻画人类科技的蓝图,但目前5G仍不够使用,未来需要具备三位一体的通信模块,而这些都是未来要走向AI时代的基底。

群益金鼎证券总经理李文柱表示,观察今年的科技趋势,主要聚焦人型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低轨卫星,以及未来通信,代表着科技的前沿,并预示着未来数十年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而拥有37年历史的群益金鼎证券,更是期望能通过资本市场,协助企业加速技术落地与市场化进程。

未来通信融入AI从5G逐步朝6G发展

集邦科技研究总监谢雨珊表示,2025年全球5G用户数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超越4G成为主流,但中频段站点密度仍需加强以发挥潜力,目前有320家服务供应商推出商用5G服务, 其中60家已部署或推出5G SA,以AI驱动网络切片,创建多个逻辑网络,满足不同产业与应用需求。

谈到全球绿色通信与节能设备发展趋势,谢雨珊指出,受益技术创新、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的推动,2025年预计将成为绿色通信和节能设备进步和采用的重要一年,重点将放在整体能源优化、人工智能和再生能源的融合,以及更智能、更有效率的设备和网络开发。

至于6G技术发展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谢雨珊指出,6G具备超高速、高感知、高运算、结合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并融合AI技术,打造真正的智慧互联世界,支持全息通信、 触觉互联网、数字孪生等创新应用,随着美、中、日、韩、欧等投入庞大资源,即将启动6G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 。

谢雨珊认为,全球应用正基于5G技术,逐步推动6G一系列创新发展,6G技术研究和开发正在进行中,有望通过太赫兹(Terahertz)频段、AI与绿色技术等,达到节能网络目标,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将朝向更智能、高效与互联应用。

3GPP致力统一卫星通信协议朝开放式迈进

集邦科技分析师王伟儒表示,全球卫星商持续扩展卫星宽带服务,预期2026年全球卫星市场产值增长9.8%,但目前全球卫星产业缺乏统一的通信标准,各卫星商采用自有通信协议,像是Starlink就采用Proprietary封闭标准,从卫星端到地面端设备皆采用自有通信协议规范。

以Sateliot、Iridium采用的3GPP R17后标准为例,王伟儒指出,3GPP致力统一卫星通信协议,朝开放式方向发展,并逐渐由5G卫星与地面站验证,往大规模卫星场景应用发展,而R-19逐渐往强化5G卫星通信性能与安全发展,同时展开6G NTN场景设计。

王伟儒观察,2025年多轨道卫星通信技术迈向商用,带动中高轨卫星商切入全球低轨卫星市场,并与全球航空公司合作,提供多轨道卫星技术给机上Wi-Fi服务,带动卫星商既有卫星宽带业务外营收,而Starlink、AST SpaceMobile则与美国当地电信商合作,积极扩展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综观台湾卫星零部件供应商,王伟儒指出,目前主要向Starlink、OneWeb进行零部件供货,因OneWeb、Kuiper等运营商对供应商态度开放,较有机会切入两家卫星商供应体系,预期全球卫星产业,受益新兴市场卫星法规松绑,以及卫星商持续加速新兴市场布局,带动台厂稳定供货。

人型机器人将实现人类所有幻想

集邦科技资深研究经理曾伯楷表示,现阶段生成式AI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推动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的核心技术,但现行发展仍有部分挑战与限制,主要来自数据隐私与管理安全、资源集成与标准制定、人才招募与创新管理等三大面向。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机器人发展来看,曾伯楷指出,美国政府现行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太空机器人与军用机器人等,而人型机器人则以Tesla、Boston Dynamics等厂商领衔,多以制造、仓储、物流为首要投入领域,至于中国在整机端有宇树、傅利叶选等厂商。

曾伯楷认为,相较2024年发展趋势点名移动式机械手臂、数字孪生等技术,AI赋能机器人如今往智能精准及定制化发展,而人型机器人力求提升理解力与安全性,待成本困境有效突破,相信将成为下时代AI算力出海口,关键核心就是NVIDIA推出的Cosmos平台,有效强化机器人训练。

海贼王有一句话“人们能够幻想的所有事情,全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现实”,曾伯楷强调,台湾在传动组件、传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深厚技术与定制弹性,未来台厂可由“零”向“整”升级,以产官学研集成既有技术资源,发展模块化机器人平台与整机项目。

Robotaxi引领自动驾驶新时代

集邦科技研究经理陈虹燕表示,以目前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与ADS(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划分,L0-L2的发展快速,而L3较不明确,至于L4更是缓慢,预估2030年新车型中L2占比87%,其中30%为L2+。

陈虹燕指出,自驾出租车(Robotaxi)目前能解决交通阻塞、交通事故、人力成本的问题,并正进行全球化布局,其中以中国企业的积极度最高,并促使中国企业积极向海外发展,以求平衡高额的自动驾驶开发费用,而Tesla是美国市场扩张的来源,决定美国Robotaxi的扩展速度和规模,

Robotaxi的扩张仍面临挑战,陈虹燕指出,随着监管、技术、成本三项要素的改善,发展Robotaxi的厂商增加、可进入的市场也增多,但同时这些要素也仍是挑战,各地的监管差异性大、技术门槛高和成本投入大,使Robotaxi潜力仍受限制,还有社会信任是关键影响要素之一。

陈虹燕强调,Robotaxi涉及的产业链广泛,经济效益的外溢效应大,再加上主导厂商已将开始将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海外,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预估中东和欧洲将是下一个增长点,而在美中以外的地区,掌握C端市场的车队平台商的角色将更加重要,甚至影响该市场的发展性。

牵引逆变器及公共充电为缓解里程焦虑关键

集邦科技资深分析师王昊骏表示,电动汽车发展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里程焦虑,包括过长的充电时间、过少的公共充电桩、不够用的续航力,但像是比亚迪就推出“兆瓦闪充”全局千伏平台,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牵引逆变器”,内部核心零件为功率模块,而其核心零件为功率半导体。

王昊骏指出,随着800 V以上电压平台的推出与兆瓦级快充技术的导入,牵引逆变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相较于现有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天花板,SiC功率模块的性能仍有开发的潜力,为未来高性能及高智能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关键零部件,正推动供应链朝向高功率、高密度集成方向演进。

针对充电基础建设发展不均,王昊骏认为,局部政策方向将成为关键变因,像是中国在高功率快充技术与站点布局方面明显领先,而欧盟建设进度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差异,至于美国则受预算削减与政策变动影响,相对布局速度明显落后。

王昊骏强调,应对产业局势重构的挑战,台湾电动汽车产业需拟定目标导向及多样化的布局策略,台湾功率半导体企业目前尚未进入主流车厂SiC逆变器供应链,建议拓展服务器电源、储能等市场,中长期聚焦模块散热技术、封装集成能力等细分技术领域,至于充电桩仍需公私部门协助突破。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