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产业省上周五公布一项计划,目标是在2050年前通过在全国118个地区开发地热发电,为日本添加7.7吉瓦的电力供应,并将于2026年展开初步钻探,2028年进行试验性钻探,力争在2030年代实现商业化发电。此次计划特别强调导入最新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以突破传统地热资源限制。

地热发电主要有三种传统形式:干蒸汽型(Dry Steam)、闪蒸型(Flash Steam)与双循环型(Binary Cycle)。干蒸汽型是直接抽取地底蒸汽来推动涡轮,而闪蒸型与双循环型则需依赖高温地下水,先抽取再转化为蒸汽发电。

与此不同,日本最新推动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不再受限于天然温泉资源。该技术通过深层钻探将水注入干热岩层,使其受热成为高温蒸汽,再回收推动涡轮机发电。相较传统方式,EGS开发潜力更大,能在更多地区落地应用。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将发电成本压低至每度电12至19日元,与液化天然气发电相当。

日本当地热资源上排名全球第三,但开发计划过去屡遇瓶颈,主要因资源多位于国家公园范围,并引发温泉企业对水源受影响的疑虑。至于最新的增强型地热技术(EGS),能否真正化解这些限制、为日本带来大规模的地热电力,仍有待观察。

在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地热潜力区则位于阳明山大屯火山群。专家推测估计其蕴藏约2,886 MWe的发电潜能,是全台唯一具备火山型地热的地区。然而,大屯山属于限制开发区,再加上地热钻井技术门槛高、造价动辄上亿,且设备长期面临腐蚀问题,使得开发规模至今仍受局限。不过,随着相关技术逐步进展,未来有望突破部分天然与工程上的瓶颈,进一步释放地热发电的潜能。

(首图来源:Flickr/denisbi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