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股市创新高,经济动能超强,但今年大学毕业生大概是金融海啸过后,就业最具挑战的一年。高盛警告,“无就业增长”正在进入新常态,未来人们将很难找到工作,但经济仍然在增长,而其中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推动力,将来自AI进步推动的生产率增长。

现在劳动力市场比疫情暴发前略微疲软,高盛报告解读各行业的就业指标显示,虽然宏观经济指标稳健,但除医疗保健产业外,几乎所有产业的净就业机会增长都疲软、为零,甚至为负。

AI驱动生产力增长

虽然美国央行行长没有承认就业疲软是受到AI影响,但企业愈来越注重利用AI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时,势必会对劳动力需求造成长期不利影响。然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报告认为,未来几年的经济模式将是,“生产力增长速度,超过就业创造速度。”而得益于AI的快速应用,美国大部分产出增长将来自生产力的提高。

但这种低就业环境不是现在才出现,工作重新分配,即创造新工作和摧毁现有工作岗位的速度,自1990年代末以来一直在下降,几乎所有现有工作之间的工作变动,都是以“流失”的形式发生,可视为“大衰退以来所有流功率变化”的驱动力。在低流功率的劳动市场中,找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AI应用同时在加速这种趋势。

经济衰退才会触发大规模失业

至于AI是否会导致大规模失业,高盛经济学家相信,创新和更高的消费能力,将创造新的机遇,因此他们对快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高失业率的大胆说法持怀疑态度。

但他们也补充说到,历史上出现一些过渡性摩擦是正常的,未来肯定也有可能出现。AI似乎正在冲击年轻技术工人的就业前景,尤其是那些接触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工人,但整体宏观影响有限。

经济学家也借由历史线索表示,AI对劳动力市场的全面影响,可能要到经济衰退来袭时才会显现,届时企业会利用经济衰退,通过在生产力较低的领域裁员,来重组和精简员工队伍。

经济复苏期间,就业市场将会比经济复苏速度低迷许多,高盛引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的“无就业复苏”现象,表示在那次复苏期间,劳动力市场疲软,但生产率增长仍然保持高位,GDP增长反弹早于就业增长。

低就业低解雇将成常态

当下低雇佣、低解雇的劳动力市场,可能是21世纪至今为止常见情况的加速,因此即使生产力提高,但对人越来越少的精实团队员工来说,感觉并不好。

随着“无就业增长”模式的根深蒂固,高盛预计政策制定者将面临艰难的新选择。各国央行可能被迫维持低利率,以应对就业增长低于预期和失业率略有上升的情况。

报告也强调,健康的经济产出和低利率,可能会支撑资产价格,但前提是失业率得到控制,并且出现新的就业机会,来抵消AI造成的损失。但现实是,未来求职者的机会减少,经济冲击后的就业反弹速度将更慢。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