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未来或许能在家中以3D打印技术制作食用肉类。这一概念将在即将开幕的2025年大阪世博的“健康护理馆”中展出,展品包括由大阪大学与多家企业共同研发的培养肉,期望能为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蛋白质短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培养技术,降低环境问题的风险,还能根据消费者需求制造符合健康标准的肉类。

展出中的培养肉是由和牛细胞培养而来,并运用了先进的3D生物打印技术。肉块中的肌肉、脂肪和血管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并精细地组装成像肉类结构。技术最大特点是能够根据需求自由调整脂肪和肌肉比例,例如能制作出均匀分布脂肪的霜降肉,或是格状组合的肉块,甚至未来可以加入个性化图案,如文本或照片。

目前这项技术仍在进行实验阶段。制作过程中,从细胞增殖到肉块组装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未来则期望能在家庭中实现更多便捷的制作方式,让消费者能在家中轻松制作属于自己喜好的肉类。计划中的“肉类制作机”,类似家用电器,将让用户根据需求调整肉类的种类与营养成分,实现健康定制。

新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试吃者对其味道的反应表示,培养肉有一定的肉味,但食感较为薄弱,且味道与传统肉类相比仍略显淡薄。但研究人员表示将继续改良这些不足,并期望在未来能够提供更具真实感的味觉体验。

虽然目前因食品卫生法规问题,培养肉尚无法向公众提供,但培养肉未来的商业化目标是到2031年。大阪世博将于7月8日举行一个“烧烤培养肉香气”体验活动,让参观者能提前感受这一未来食物的魅力。这一展示将让人更加期待“家庭制肉”的实现,这一天似乎已不再遥远。

数据源:IT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