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支由纽约大学化学系教授Kent Kirshenbaum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抗病毒策略。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CS传染病》期刊。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但病毒能快速突变产生抗药性,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新冠病毒(SARS-CoV-2)变种的出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有鉴于此,研究团队改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转而攻击病毒的“泡状膜”结构。
这个突破性的方法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启发。我们的身体会产生抗菌肽来对抗病原体,但这些天然物质容易分解且可能对健康细胞有毒,因此,科学家开发出称为“类肽”的合成分子,不仅保留了抗菌肽的优点,还克服了其缺点。
研究团队测试了七种类肽对四种病毒的效果。结果发现,这些类肽能有效破坏寨卡病毒、裂谷热病毒和屈公病毒的膜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但对无膜的克沙奇B3病毒则无效。特别的是,这些类肽会识别病毒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分子,这种脂质通常只出现在病毒表面,不会出现在健康人体细胞外层。
“由于病毒是从宿主获取脂质而非自行产生,这种治疗方法更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研究第一作者Patrick Tate解释。这项发现为对抗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CoV-2和疱疹病毒在内的多种有膜病毒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以进一步评估这些分子的治疗潜力。Kirshenbaum教授强调:“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下一次可能的病毒大流行做好准备。”这项创新研究不仅为抗病毒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更可能为未来的传染病防治带来重大突破。
(首图为示意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