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对人工智能(AI)理解程度与使用意愿之间存在一种有趣的反向关系:对AI知识了解较少的人,反而更可能采用AI技术。这现象挑战了传统技术采用模式,显示在AI领域中,知识的缺乏可能成为促进使用的因素。
研究指出,对AI知识有限的用户而言,AI的运行似乎更具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使他们更愿意尝试AI工具。传统上,早期采用新技术的人,往往是对该工具有较深了解的人;然而在AI方面,情况却截然不同。这种因神秘感而驱动的采用意愿,主要源于将AI视为一种“神奇”体验的认知。
KPMG的《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调查报告(2025)》指出,全球职场正迈入AI协同时代,58%员工主动使用AI。中国职场的AI应用率更高达93%,其中50%为常态化使用,展现全球领先态势。IBM的全球人工智能采用指标同样显示,AI采用率稳步增长,对比去年增长4%,已达35%。
2025年生成式AI使用调查显示,情感需求已成为主流应用,心理陪伴与咨询是使用热点,反映AI不仅是工具,还承担社交与情感功能。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多数组织加大生成式AI投资,对AI技能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然而,技术扩张也带来企业治理挑战。KPMG报告显示,近半数雇员违规使用AI处理敏感数据,导致数据泄露和知识产权风险。全球66%用户未校验AI输出,56%因此引发工作失误(中国分别为78%和73%)。更甚者,57%受访者隐瞒AI使用并冒认产出(中国高达85%)。
Microsoft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显示,生成式AI虽然能提升知识型工作者的效率,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并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专家建议用户应提高自身思考参与度,让AI促进反思而非单纯提供答案,并交叉检查资讯,避免被AI产出的内容误导。
随着AI技术持续演进,知识缺乏促使使用的现象或将随教育普及而改变。全球AI采用率预计将持续加速,但各行业和地区发展并不均匀,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领导层战略重点和监管准备程度。专家认为,了解AI的基本原理和潜在风险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避免潜在陷阱。
来源:W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