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在年初发布《2025年五大趋势》,报告中指出全球企业正在加快AI规模化应用的脚步;近半数 (46%) 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25年将运用AI技术优化流程,或者加速推动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 (44%) 。
此外,企业级AI的应用方式也逐渐清晰:一部分企业选择自研自建,将重点放在投资新的业务、应用和场景;然而随着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与技术快速迭代,系统面临集成困难、甚至必须推倒重来的窘境。有的企业则倾向于利用现有的技术平台,专注于策略制定和执行,与追求长期的投资报酬。
IBM 2024年全球CEO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 (47%) 的高端主管认为其员工应用AI的知识与能力不足;估计需要取得AI新技能的工作者约占全球劳动力的三分之一,相当于10亿人口。然而,目前仅有两成 (22%) 的企业将AI列为员工教育训练的必修课。
超过四分之三 (77%) 的企业希望借由构建生成式AI应用,加速取得竞争优势;但仅有四分之一 (25%) 的企业IT架构足以支持全企业的AI应用。IBM顾问认为,AI应用开发采取“短打”策略,也许可收立竿见影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短线操作”却可能让企业的“技术债”居高不下。IBM顾问建议企业若要投身AI转型,必须同时妥善兴建IT基础工程,维稳IT架构。
地理定位营销是数字营销的重要手法之一;地点对AI应用发展也举足轻重。近九成 (86%) 的企业表示运营选址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最大,67%的企业也表示会随着运营地点调整AI应用内容。这两个数字在2025年将继续攀升。因为“地点”不仅代表AI人才库的质与量,数据与其生态系、IT架构的成熟与韧性,AI应用等更受到当地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政策与法规的互动影响。
企业积极导入生成式AI的结果之一是IT预算超支,甚至排挤了其他必要的IT支出。调查显示,仅有18%的生成式AI投资属于添加经费。在生成式AI技术还无法自证足以持续创造高ROI之际,IBM顾问建议企业采用开放创新模式与敏捷开发,搭配基于实证的决策流程,将有限的企业资源聚焦于有机会产生最大效益的生成式AI项目。
创新商业模式是全球CEO们普遍认为未来三年里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企业营收增长来自于创造以AI赋能的个性化体验,感动消费者,巩固品牌忠诚度。IBM顾问认为,满足今日客户需求的最好方式是采取“联合作战”模式 — 通过开放的商业模式,集成串联企业内外部的能力、专业与资源,增加创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