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运算公司IonQ的首席执行官Niccolò de Masi近日表示,公司计划在2027年推出搭载10,000个qubit的量子芯片,届时将彻底“淘汰”NVIDIA的Blackwell架构GPU。他强调,即便传统GPU拥有“整个宇宙的时间”来计算,仍无法触及量子计算机可解决的问题规模。

The $IONQ CEO went on Bloomberg this morning claiming their quantum compute will surpass all $NVDA GPU compute by 2027 — and even called Blackwell a joke. This kind of hype ends in tears. IonQ will be adding another Q in due time. 😭 @MartinShkreli

— Ben Pouladian (@benitoz) September 16, 2025

de Masi指出,IonQ通过收购英国Oxford Ionics已加速技术进程,预计2027年前能把IonQ的处理器扩展到万qubit等级。他认为,随着量子逻辑门的成熟与误差修正机制的突破,传统架构的GPU在某些关键应用(化学模拟、密码学、优化)将显得“过时”。

IonQ的芯片有何特别?

IonQ的量子芯片采用“离子阱(trapped ion)”架构,与IBM、Google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不同,无需极低温环境,而是利用激光在真空中操控离子作为qubit。这种设计相干时间较长、计算误差较低,被视为更稳定的技术路线。另外, IonQ的量子计算机目前主要通过云计算API提供服务,不像GPU那样可以直接塞进服务器部署在数据中心,两者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外界因此质疑:IonQ的芯片能否真正在2027年挑战Blackwell?

高成本、少应用是最大挑战

与GPU相比,量子芯片的硬件成本仍相对高昂:需要真空腔体、激光与专用控制系统。即便IonQ的qubit数目可持续提升,但在运算速度、软件生态与云计算集成上,距离NVIDIA的GPU还有很大差距。CSP(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如AWS、Azure虽已集成IonQ的服务,但大多数用例仍停留在研究与验证阶段,离AI模型训练等主流商业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量子芯片取代GPU?看来还早

从业界观察,IonQ的蓝图虽雄心勃勃,但短期内可行性不高。量子芯片尚未达到成熟商业规模,而CSP机房运算需求正走向更高速、更稳定的方向,尤其是2026年光通信技术将导入AI服务器,大幅提升传统GPU的连接效率。再加上NVIDIA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架构GPU,持续压缩竞争者空间,因此IonQ要想在短期内取代Blackwell,仍显得遥不可及。

(首图来源:oxford ion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