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来台会晤供应链再掀旋风,他表示将与台积电共创机器人新机会。企业分析,台湾厂商在人形机器人关键组件具备定制化设计制造能力,商机可期,更有机会“成为美国队供应链”,在降低成本扮演关键角色。

黄仁勋18日中午宴请供应链伙伴,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应邀出席,他指出,英伟达与台积电双方正在共同创造新的市场及机会,例如机器人、自动驾驶车等。

黄仁勋看好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先前揭示英伟达积极布局包括人工智能代理(Agent AI)、人形机器人、以及自动驾驶车等3大机器人软硬件方案。

他在1月初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主题演讲时,也秀出下一代Thor Blackwell机器人运算处理器(Thor Blackwell Robotics Processor),可在自动搬运(AMR)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大显身手,并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核心。

美国亿万富豪马斯克(Elon Musk)也在CES展会期间宣示,电动汽车大厂特斯拉(Tesla)规划2026年生产5~1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标2027年扩产10倍,起码年产50万台。

观察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台湾供应链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攸关上手臂、下手臂、腕部、大腿、小腿等活动的行星式滚珠螺杆,包括优士特精密(U-SCREWS)等占有先机,上银、全球传动等积极开发。

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模块扮演重要角色的减速机,包括台湾精锐、利茗机械(LIMING)、盟立、上银、和大、宇隆等,更是积极抢攻。

盟立指出,旗下盟英人形机器人关键零件持续送样中,预估今年市场需求明确,今年持续增加资本支出,针对人形机器人客户设计所需关键组件,开发产能。

工具机大厂东台集团董事长严瑞雄表示,台湾厂商在关节式谐波减速机和行星式减速机,都有制造能力,只是需要机器人载体集成起来。

严瑞雄说,除了人形机器人大脑外,台湾厂商在关节、马达等关键组件,都有商机,有机会“成为美国队供应链”。

盟立指出,台厂可从系统规划、人形机器人选型与制造、模块和减速机等关键组件、甚至控制器等,与人形机器人客户配套合作提出定制化解决方案,系统配套集成程度越高,竞争力越强。

不过,目前人形机器人成本过高,是能否加速进入市场商用化的最大挑战。严瑞雄说,目前人形机器人单价成本,可能在目标价帧数字后“再加一个零”。他指出,人形机器人成本要降低,台湾关键组件厂商可扮演重要角色。

严瑞雄指出,人形机器人目前仍多以定制化设计为主,未来若成本下降进入量产,公版人形机器人有机会成为主流,这也是台湾关键零部件厂商的契机。

盟立表示,人形机器人成本若要降低,“产量是关键”,产量提高、成本才能降低,台厂选择客户,须考量可行性高、工厂规模够、应用范围广的对象。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