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川普的关税战压力,芯片代工龙头台积电除了可能入股英特尔 (Intel)、运营旗下芯片厂的情况让人关心之外,是否会扩大在美国投资也同样成为投资人,甚至是整个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不过,如今台积电即使决定在美国持续投资,可能也将面临工程师人力短缺的问题,原因是前一轮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芯片厂工作的台籍工程师,目前三年的合约即将届满。
根据供应链消息指出,面对川普的关税战压力,不论台积电是不是会去接手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终究不得不持续在美国的投资。不过,因为美国专业半导体人才的不足,使得台积电一开始就派遣了数百位的台籍工程师前往亚利桑那州芯片厂工作,一部分也是手柄手的教导当地的工程人员,已达到顺利量产的阶段。但过程中,仍旧传出许多相互工作文化不适应的情况,才有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所说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建厂过程。
根据先前,半导体文摘(Semiconductor Digest)报道,专门从事高科技设施室内饰修的大型集团Exyte先进技术设施执行副总裁Herbert Blaschitz曾表示,若将全球不同区域兴建半导体厂的时间进行比较,台湾只要花费19个月,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要花23个月,欧洲34个月,美国要花38个月才能盖好一座芯片厂。在此情况下,在台湾只要花20个月就能进入量产,但在美国需要38个月,等于在相同制程下,美国的成本也是台湾的2倍。
而除了建厂时间与成本之外,人才的问题更是一度让台积电在美国的建厂伤透脑筋。由于要满足准时量产的目标,台积电一开始派遣了数百名工程师由台湾专机前往亚利桑那芯片厂,期望借由这些台积工程师的丰富经验,一方面让量产的时间顺利完成外,另一方面也教导当地的工程人员达到台积电的要求。但是,这情况一度引起当地工会的反弹,认为台积电聘请台籍工程师抢走当地人的工作职缺。
如今,好不容易亚利桑那州芯片厂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而这些台籍工程师的合约时间也即将到期。根据供应链的说法,这些工程师在全家赴美,并且于当地买房生子之后,接下来合约到期之际,很可能就此被当地或其他外商以更高的薪资给挖走,让台积电进一步损失人才。所以,一旦确认台积电在美国还将继续进行投资,如何进行留才揽才,恐将是台积电接下来必须面临的课题。
(首图来源:台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