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环境局3日宣布,添加五个地点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蚊,抑制登革热病媒蚊降低登革热爆发风险。因感染此菌的雄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与雌蚊交配后,雌蚊产的卵不会孵化,连同之前释放染菌雄蚊的区域,此生物防治措施可保护58万户新加坡居民。

有别于上述策略,英国生物科技公司Oxitech发展以“基因改造”雄埃及斑蚊控制病媒蚊数量,基改雄蚊携带特殊“自我限制基因”,会使后代无法正常生长完成抑制数量目的。虽然国际并未禁止基改蚊虫释放置环境,然而基改蚊仍可能有对生态系统造成长远负面影响的风险,不可不慎。此外,基因工程及释放基改蚊成本较高,长期下来造成政府财政不小负担。

沃尔巴克氏菌是只能感染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细菌,不会感染人类或其他哺乳类动物,与宿主的关系十分多样,有的是寄生关系,有的为互利共生,有些物种甚至需要感染此菌才有生殖力。但雄蚊若感染此菌,会导致雌蚊不孕,故用于控制登革热病媒蚊数量。新加坡及印尼等国近年皆试图用此方法防治登革热。与基改蚊不同,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界本有细菌,对环境冲击较小。

仍需良好环境管理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已在许多地点试放染菌雄蚊,发现埃及斑蚊数量大幅下降80%-90%,故决定扩大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雄蚊。之前为期两年的研究于2022年7月开始,初步结果住在实验地区居民感染登革热风险降低约75%,平均每月登革热病例数从2022年(登革热疫情暴发时)的3千例减少至今年1,300例。

仅改造雄蚊,是因为他们只吸取植物汁液或花蜜不会咬人,故不会增加人类被叮咬风险。能只挑出雄蚊,因雄蚊幼虫体型较大,雌蚊体型较小。发孵化虫后,以一周两次频率释放置环境,与外界雌埃及斑蚊交配。因沃尔巴克氏菌导致卵无法孵化,故抑制埃及斑蚊群体数量。

新加坡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Grace Fu)于社区活动对记者表示,释放沃尔巴克氏菌雄蚊成效令人非常鼓舞,希望扩大实施。无论如何这非防治登革热的“万灵丹”,仍需居民有良好环境管理方法,确保没有积水减少蚊子繁殖地,才能将埃及斑蚊数量降至最低。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