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学中,幻数代表能使原子核更稳定的特定质子数或中子数,目前已确认的幻数有7个。最近,物理学家在测量一种不稳定的硅同位素“硅-22”质量后发现新质子幻数14,为核结构提供关键见解,也揭示原子核稳定性新规则,对研究宇宙元素形成及核力理论具重要意义。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当质子数或中子数为特定幻数(Magic Number):2、8、20、28、50、82、126,由于核子以集体形式填满某个能阶,不易向更高能阶跃迁,导致原子核展现更高稳定性;幻数的存在也是核shell层模型重要证据,证明核子(质子、中子)具有类似电子的shell层结构。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氦、氧、钙、镍、锡、铅元素,质子数分别与2、8、20、28、50、82幻数相对应,因此这些元素都具多个稳定天然同位素,锡更是拥有最多稳定同位素的元素。

近年来,对通用原子核的研究已确定新中子幻数14、16、32、34,比如氧-22同位素(14个中子和8个质子)的中子数就具幻数特性,但新的质子幻数仍然很少见。

基于核镜像对称理论,物理学家预测氧-22的镜像同位素硅-22(8个中子和14个质子),其质子数14应该也是幻数,然而硅-22产量低且半衰期短,无论制造还是测量都极具挑战性,因此理论迄今未能验证。

直到最近,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学研究所(IMP)团队使用改进的质谱技术,成功测量硅-22基态质量,借此计算硅-22的质子配对能,并将其与氧-22中子配对能进行比较,从而揭示新的质子幻数14。

研究还发现与氧-22的中子分布相比,硅-22的质子空间分布更加分散,表现出轻微对称性破缺(Symmetry breaking)。

这些发现不仅可深入了解宇宙元素如何形成,还可以增强理解结合原子核的作用力。

新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首图为示意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