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际信用卡支付机构如Visa与Mastercard等不断以“保护品牌形象”为由,多地区祭出严格审查与限制措施,针对本地合法却有成人内容的网站和平台。此举在日本、欧美乃至全球内容创作者与消费者引发巨大争议。尽管各地法令与文化标准不尽相同,但支付巨头无差别“一刀切”,不仅重创许多创作者生计,也引发“到底是商业考量,还是道德审查?”质疑声浪。

“品牌保护”超越当地合法性?

日本是成人创作和同人文化的全球重镇,其作品类型多样且具有深厚的次文化底蕴。从同人志、成人漫画、轻小说到成人游戏,这些载体作为成人内容的流传方式之一,大多都是属于合法流通的范畴。然而,近一年来包括日本同人志渠道Melonbooks、专营旧刊电子版的Manga Library Z,以及同人与成人作品销售平台DLsite等,都陆续受到Visa、Mastercard等国际支付机构停止支持,除了被迫下架特定内容外,甚至失去部分或全部信用卡支付渠道。

Manga Library Z主要是保存绝版漫画,由于支付全面中断,最终只能选择关闭;DLsite则尝试“自我审查”内容标签之后,仍未能满足信用卡巨头标准,最终只能暂时取消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等海外信用卡支付选项,仅留日本本土JCB卡。过去日本平台普遍依赖国际信用卡支付机制,如今却一夜间陷入“集体断金”窘境。

会有这样的问题,很大原因是日本动漫文化对色情容忍度较高,全球都在反对成人内容“萝莉向”时,日本仍容忍相关的内容取向存在,却踩到欧美支付机构的“底线”。Visa日本子公司总裁Cietan Kitney公开表示,尽管Visa政策是尽可能让合法消费上架,但“有时必须为了保护品牌形象而拒绝服务”。但所谓品牌保护究竟为何?合法成人内容却单方面以国际品牌声誉为由切断支付,既缺乏明确标准,又无视其合法性与文化多样性,形成高度不对称的权力关系。

DLSite也有中文页面。(Source:DLSite)

政治人物抨击审查的灰色地带

面对支付巨头一意孤行,日本政坛部分议员跳出来表态。参议院议员山田太郎批判婚姻撮合网站Aellune被Visa突然断卡一事:不但欠缺透明度,也缺乏预警,更对合法经营公司和消费者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害。Aellune业务类型并非成人色情,而是提供御宅群体体交友与婚姻中介。即便如此,信用卡机制全球审查阴影下,似乎连“擦边”都会被盯上。

受波及平台不限成人产业:从二次元图绘委托服务Skeb、视频网站Niconico、成人服务网站DMM及子品牌Fanza,到同人销售网站Fantia、Melonbooks,甚至BL同人平台pictSPACE等,接二连三被全球支付巨头“出招”。经济全球化,日本企业面对不以当地法令为依归的国际支付机构规范显得无能为力。许多创作者担忧,若全球支付标准再收紧,即使合法且合乎当地社会规范的内容,也会被强迫转向更隐晦,甚至地下交易。

单向价值输出造就“道德帝国主义”

类似的情况并非日本独有,信用卡巨头在全球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制定的政策往往带有“跨国扩张的道德规范”。2021年Mastercard制定新规范,要求成人内容网站上架前必须预审所有内容、禁止特定搜索字词,以及对演出者进行年龄与身份认证并留存记录。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为了打击非法色情、人口贩运和未成年人保护,但实务上却成了广泛限制言论与创作的利器。

美国的性工作者团体和数字权利倡议者曾提出严正抗议,并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申诉,要求调查并制止这种带有歧视与模糊界定的政策。他们主张成人内容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下属受保障的言论自由领域,而信用卡公司却利用财务管制的影响力,曲线进行实质审查,甚至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崩解、或是地下化造成更多问题。

综观这些案例,国际支付机构似乎通过自身的财务实力,成为跨境文化的“看门人”。法令在不同国家具有当地脉络与合法性基础,然而,掌握全球支付的支付巨头却能用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标准”直接绕过主权国家法制,通过单方面撤销交易渠道的方式,实质达到言论审查或文化审查的效果。

这种现象就像一种隐形的“道德帝国主义”:在没有国际公约或全球共识下,少数企业以掌控金融命脉的优势,将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强加于世界各地──若某平台内容不符合支付公司高层定义的“伦理规范”,该平台即面临断金、倒闭、创作者生计断裂的后果。以日本为例,该国一直以多样次文化和宽松的创意环境闻名于世,成人动漫、同人志、BL文化长久以来皆是成熟且有其受众的内容产业。然而现况却是:一旦Visa、Mastercard觉得这些内容“不适宜”,即使该内容在日本是完全合法、为大众所接受的,企业依然在毫无谈判空间下被迫自我审查或下架。

即便日本本身有JCB的信用卡支付,但相比于Visa与Mastercard的全球化程度略嫌不足,因此其他国家的JCB渗透率远不如亚洲或日本本身──即便仍然有其他替代性支付方式,但仍然没有信用卡这种已经深耕全球数十年的支付方式便利。而这也意味着对这些相对弱势内容平台来说,很可能就此失去了大部分用户。

全球支付机构的逐年占比。(Source:Statista)

谁在主导“全球化的道德标准”?

全球支付巨头针对成人内容的干预,很明显已超越单纯的商业考量,而成为一道关键的文化与道德争议。当Visa、Mastercard以“品牌形象”之名,在各地强行套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实质上便是在进行一场“跨文化道德输出”。而这种输出,非但未必能完成其所谓的社会正义,反倒危及言论自由、多样创作、弱势从企业的生活。

这样的状况正是如同科幻小说中的噩梦──垄断的跨国企业实质通过数字经济控制了言论自由,不禁会让人质疑,有一天是否我们都需要按照这些支付巨头的鼻息过活,没有一套透明、符合当地法规的服务准则,而是这种单一、单向的文化强迫输出。这是否代表支付系统往后会取代政府的作用,人们都会活在这些金融巨头的鼻息中?

未来,若缺乏完善的监管与协商,全球成人内容创作者与合法平台的金融命脉仍将被国际支付霸权紧紧扼住。当创作、爱好、行业与娱乐都握在少数几家企业的道德标准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全球化的时代意义是多样共荣,还是寡头审查所营造的“合法尺度”?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