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观点认为,为了让芯片制造产能回流美国,拜登政府推动一系列的补贴与激励措施,希望在时间推移下产生预期效果。然而,根据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最新谈话,这些补贴措施的作用有限。

应材首席财务官Brice Hell在最近电话会议表示,过去几年为了推动半导体供应链回流,美国制定一系列补贴措施“仅在边际上稍微有作用”,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Hell认为,最高层次需求是由个人计算机、数据中心、智能手机等驱动,所有补贴措施只是让一个客户不在台湾建厂,改在美国建厂。这边际有点作用,但对整体没有影响。

尽管应材管理阶层持怀疑态度,但该公司仍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加码约2亿美元,总投资累积超过4亿美元,提升在美制造能力。

至于新上任的川普政府,则是提供“补贴红萝卜”和“关税大棒”,威胁对所有未在美国建实质制造据点的半导体企业征收高额关税,并将补助转换为股权投资,持有英特尔价值89亿美元的股份。

同时,美国政府还谈判获得一份5年期的认股权证,定价为每股20美元,赋予政府在英特尔若出售超过49%的代工业务时,有权再额外购买5%的英特尔普通股,使英特尔更难分拆其芯片代工部门的大部分股份。川普政府也考虑为其他半导体企业洽谈类似协议。

另一方面,应材首席财务官近期也承认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遭冲击,原因是部分客户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因而造成约4亿美元的订单积压。

(首图来源:应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