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了休斯飞机公司的航空名人霍华休斯,其退出飞机设计前的最后一款作品,就是史上首款翼地效益构型的H-4大力神,但由于休斯本人和五角大楼之间的别扭,导致这架划时代的飞行船最终仅试飞了一次,就进了博物馆。

被德军无限制潜艇战逼出的构想

1942年,美国因为珍珠港事变正式参与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海外战争对于人员、装备和补给运输需求极为庞大,但当时美军正因为德军在大西洋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感到头痛,因此找来了后来被称为现代美国产船之父的亨利凯萨(Henry J. Kaiser)。

凯萨当时向美军提议打造一款史无前例的巨型海上运输机,酬载量达68吨、可搭载750名士兵或2辆30吨的M4雪曼战车,这种可和1991年才推出的C-17全球霸王战略运输机媲美酬载量,且还是飞行船构型的想法,在当年可说是前所未闻,美军打算大量采购这种飞机以减少运输船只被德军潜艇击沉。

H-4大力神与二战美军主力运输机C-47尺寸比较。(Source:The original uploader was Asiir at English Wikipedia.,CC BY-SA 2.5, via Wikimedia Commons)

找来怪才霍华休斯设计

为了实际打造出这种飞行船,凯萨找来了霍华休斯(Howard Hughes)合作,由于当时战争期间金属材料供应紧绷,且新型运输机在开发优先度排序较低,拿不到足够战略金属材料情况下,休斯改用木头制作大部分机体,也因此被外界昵称为“云杉鹅”(Spruce Goose)或“飞行木材厂”(Flying Lumberyard)。

休斯为H-4设计出“翼地效应(Ground-effect)”构型,这种飞机与一般飞行器不同的地方在于,通过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气流通过机翼向后下方流动,冲击地面或水面时,会比在高空中产生更大的升力,使机身阻力减少,获得比高空飞行更高的升阻比,但也因身形庞大,只能进行贴地飞行。

而为了强化木材机身强度,休斯也使用了许多新式工法,包括将桦木板与硬铝材(Duralumin)用树脂黏合,再用高热、高压等方式封装,最后再用砂纸将表层打磨光滑,用米纸、胶和油漆等层层涂装,让机体表面维持流体力学标准。

反战加上个性古怪导致进度拖延

虽然休斯在设计飞机上很有才华,但美军和合作方对他怪异的个性相当感冒,例如他的完美主义让他额外造了好几架水上飞机,自行试飞多次验证设计想法,而且要以他自己的喜好为标准,而对于增加的成本,他却习惯用休斯集团内的休斯工具公司(Hughes Tool Company)作为开发H-4的专用ATM。

但对于经营企业没什么太大兴趣的他,这种作风让集团高层相当头痛,经常心血来潮一大早打通电话到公司,就必须帮他筹钱或满足其他需求,而美军对于他设计飞机进度缓慢,且又不太理会军方需求也相当恼怒。

此外,他完美主义工作狂的风格,让他常常半夜自己跑到工厂里面和设计师和工人一起讨论测试,导致整个开发案经常是中高端管理人员比工人和设计师掌握的还少,让项目管理相当没有效率。

最后休斯作为反战主义者,也让他对于设计军机一事有着矛盾心理,因此直到二战结束才完成首架H-4原型机,因此美军在战争期间就多次指控休斯根本就是骗预算开发一款飞不起来的飞机,让联邦国会不得不展开调查,并召开听证会。

仅试飞一次就进博物馆,但仍写下了历史

但最终休斯仍在1947年首度是非了H-4,但为了赌气他下令飞机只能飞一英里且离海平面高度不得超过70英尺就结束了。

不过试飞后的数据结果显示H-4的木制机身安全性、抗海水腐蚀能力、噪音和油耗等重要项目都过不了关,且重要的是战后美军已经完全对水上飞机失去兴趣,因此这架史上最大的木制翼地效应机,就仅试飞了一次后被送入空调仓库生灰尘,最后转入位于俄勒冈州麦克明维尔(McMinnville)的Evagreen Aviation & Space Museum永久展示。

(首图来源:SDASM Archive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