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西班牙卡塔隆尼亚生物工学研究所 (IBEC) 与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创新阿兹海默症疗法,能于数小时内大幅清除小鼠脑内阿兹海默症相关有害蛋白质。研究结果已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
阿兹海默症患者脑内会累积名为Amyloid beta (Aβ) 蛋白斑块,这些斑块会损害神经细胞功能。以往研究多尝试利用纳米粒子等技术穿越血脑屏障,将药物送入脑部。
研究团队采取截然不同策略,他们将血脑屏障视为“需要修复的功能失调组织”,而非“需要克服的障碍”。团队开发出称为“超分子药物”(supramolecular drugs) 的生物活性纳米粒子,这些粒子本身具有治疗作用,而非单纯充当药物载体。
研究团队针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LRP1) 设计纳米粒子。正常情况下LRP1会与Aβ结整合将其运送穿过血脑屏障排出体外,但在阿兹海默症患者脑内,这个清除系统会失效,导致Aβ累积。
团队使用基因改造小鼠进行实验,这些小鼠会大量产生Aβ并出现类似阿兹海默症的认知功能衰退。实验中为小鼠注射3次纳米粒子药物,并定期监测病情与Aβ累积情况。
首次注射后仅1小时,脑内Aβ含量已减少50%至60%。经过3次注射后,Aβ斑块减少近45%。研究团队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陈俊扬 (Junyang Chen) 表示,注射后1小时内即观察到脑内Aβ大幅减少。
更令人瞩目的是认知功能改善效果。研究团队对12个月大小鼠 (相当于60岁人类) 施给纳米粒子治疗,6个月后进行行为测试。结果显示18个月大小鼠 (相当于90岁人类) 的表现恢复至健康小鼠水平,在空间学习与记忆测试中表现正常。
治疗前这些小鼠已出现认知功能衰退征兆,但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效果至少持续6个月。
IBEC首席研究员Giuseppe Battaglia解释,长期疗效源自脑血管系统的修复。当Aβ等毒性分子累积时疾病会恶化,但血管系统恢复功能后便会开始清除Aβ及其他有害分子,令整个系统恢复平衡。他指出这些纳米粒子就像药物般发挥作用,似乎能启动反馈机制,将清除途径恢复至正常水平。

研究团队表示,纳米粒子通过模拟LRP1的配体,与Aβ结整合穿过血脑屏障,启动从脑部清除毒性物质的过程,帮助血管系统恢复其废物清除功能。
这项研究仍属动物实验阶段,类似疗性能否在人类阿兹海默症患者身上重现仍属未知。不过研究已为开发新型治疗方法带来希望,通过修复血脑屏障本身来清除Aβ蛋白质,有望成为阿兹海默症的有效治疗策略。
数据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B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