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算力竞赛这场目不暇给的攻防战中,半导体产业于近日投下一颗真正的重磅炸弹。超微半导体(AMD)与AI领域应用大厂OpenAI宣布完成一项数十亿美元等级的深度芯片协议,这不仅是一笔普通的采购订单,更是一场可能彻底改变AI产业格局的战略结盟。消息一出,AMD股价应声暴涨超过30%,市值在单日内暴增近800亿美元。
市场人士分析,在OpenAI陆续与英伟达 (NVIDIA)、AMD等半导体大厂陆续签订合作协议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在AI基础建设的大商机下,其背后如何运用合纵联合的关系,在既取得投资,也可能持续维持订单、更进一步拉抬大家彼此企业股价的情况下,继续维持AI市场发展的梦想。所以,从这一次OpenAI一连串与英伟达、AMD的合作中,可以观察出以下的几项重点:
一、协议核心:天文数字的算力承诺与激进股权激励1. 这份合约的核心细节,将单纯的买卖关系升级为一个利益高度连接的合作。因为史诗级的算力承诺,OpenAI承诺未来将大规模部署高达6 GW(Gigawatts)MI450芯片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这是一个足以撼动业界的庞大规模。协议中提及的6 GW电力规模,甚至相当于胡佛水坝年发电量的三倍,凸显出对基础建设与能源板块的巨大影响。 OpenAI选择在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上大规模部署MI450系列芯片,无疑是对AMD AI实力的最强背书。
2. 零成本战略入股:协议中最令人惊讶的部分在于“认股权证(Warrant)”条款。AMD将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允许后者在完成特定里程碑后,以几乎为零的成本(每股仅0.01美元),获得最多1.6亿股AMD股票,这约相当于AMD约10%的股权。这一步棋使OpenAI不再仅仅是客户,而是摇身一变成为AMD的战略股东,两家公司的利益因此彻底绑定。
3. 剑指600美元的市值管理:这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积极,其中部分认股权证的行使,与AMD的股价表现挂钩。最关键的最终一批认股权证,要求AMD股价必须达到600美元才能完全套现。此举已超越单纯的买卖关系,代表着双方都进入共同市值管理的领域。
二、 金融炼金术:稀释股权变相资助客户采购AMD高层预估,这笔交易每年将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四年内更可能创造超过千亿美元的新营收。然而,这笔营收的来源充满了左口袋到右口袋的金融操作。
这场交易的逻辑是AMD(供应商)并非拿出其拥有的现金,而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发行认股权证给OpenAI(客户)。其中,OpenAI得到的是具有极高价值、且未来可以在公开市场变现的AMD上市公司股票。OpenAI可以利用这些认股权证或未来到手的股票,向私人信贷基金或银行进行抵押融资,换取现金。随后,OpenAI再拿着这些钱,回头向AMD支付采购芯片的费用。最终,AMD的财报上便能出现亮眼的营收。
从实质上来看,AMD是通过稀释自身股权的方式,变相为OpenAI提供了购买自家产品的资金。虽然这种操作充满了金融操作色彩,但面对竞争对手英伟达的强劲攻势,AMD必须拿出更积极、更具创造性的方案,才能说服市场和最重要的客户将赌注押在自己身上。
三、产业格局洗牌:OpenAI的算计与AMD的逆袭1. OpenAI的战略考量: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多次强调,限制AI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算力。OpenAI不愿承受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单一供应商身上的巨大风险。这次合作,为OpenAI创建了一条独立于英伟达之外的、稳定且庞大的算力供应链。此外,当市场上有两家顶级供应商时,买家(OpenAI)的议价能力将大幅提升,未来OpenAI可以在英伟达和AMD之间进行选择,甚至让两者相互竞价,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算力成本。
2. 剑指英伟达霸权:不久前,英伟达才刚与OpenAI完成千亿美元等级的合作,当时英伟达拿到尚未上市的OpenAI部分私募股权。英伟达是拿出真金白银投资客户,而这次AMD则是以送出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换取客户的采购订单。AMD此举不仅确保了OpenAI的供应链安全,更是给予了AMD最强的市场背书。
事实上,长期以来AMD在AI芯片领域被视为英伟达的替代方案或次要选择。但这次AI领域的王者OpenAI亲自为AMD的技术投下了最有份量的信任票。当产业龙头OpenAI开始大规模采用AMD芯片时,这将产生强大的“鲇鱼效应”,促使其他正在观望的AI公司和云计算服务商加速导入AMD的解决方案。AMD将不再只是B计划,而是与英伟达并驾齐驱的A计划。
分析师:不断的美好AI投资循环?对此,前外资知名分析师陆行之在个人脸书粉丝页上就以“不断的美好AI投资循环?”为题指出,不断的投资循环对AI产业真是美好,而且每天都有惊喜,泡泡越吹越大,好像永远不会破,大部分投资人(包括我)也没碰过这种事,越来越难判断其转折点。
陆行之表示,假设一家战略投资人AI芯片龙头公司投资一家创业公司AI应用公司1,000亿美元,持有占比20%,加上其他股东合计持有5,000亿美元现金,这家创业公司再用这5,000亿美元现金跟战略投资人AI芯片龙头公司买了4,000亿美元芯片,软件,及系统,这战略投资人AI芯片龙头公司可从中获利2400亿美元 (营业利润率高达60%)。然后再用其中的2,000亿美元获利投资同一家创业公司AI应用公司2,000亿美元,加上其他看好投资人的8,000亿美元跟投,持有占比保持20%。
之后,这家创业公司AI应用公司再用这1兆美元现金跟战略投资人AI芯片龙头公司买了8,000亿美元芯片/软件/系统,然后从中获利4,800亿美元,然后再用其中的4,000亿美元获利投资同一家创业公司AI应用公司4,000亿美元,加上其他看好投资人的1.6兆美元跟投,持有占比保持20%,这家创业公司AI应用公司再用这2兆美元现金跟战略投资人AI芯片龙头公司买了16,000亿美元芯片/软件/系统,然后从中获利9,600亿美元,然后再用这9,600亿美元获利投资同一家创业公司AI应用公司8,000亿美元……加上这不断地循环投资可能的估值增加,有没有感觉这不断的投资循环对AI产业真是美好,而且每天都有惊喜,泡泡越吹越大,好像永远不会破,大部分投资人(包括我)也没碰过这种事,越来越难判断其转折点。
陆行之强调,当然这美好不断AI投资循环的背后,对其相关产业链有利,但对AMD的AI GPU,Broadcom/Marvell的ASIC这些芯片设计商相对不利,也对AI应用公司竞争同业Google、老马的Grok、Anthropic's Claude、中国的Deepseek相对不利。而同样不断投资循环戏码也发生在Coreweave、Nebius、Intel、你们觉得谁会是下一个被教主翻牌的标的物?哪家公司也有能力找到这样的完美循环(看起来AMD,Intel,Marvell都玩不过教主,但Google、亚马逊、博通、Tesla有资金,有核心芯片,也可以来投资/加技术合作要买其ASIC芯片的中大咖AI应用公司, 但Google/Amazon/Tesla会卖其自研芯片吗?)
(首图来源: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