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眼看着市场占有率被中国车厂侵吞,现在他们恳求欧盟,让他们可以继续抱着汽油车不放,但遭到欧盟拒绝,理由是无论现在电动汽车评价如何,汽车的未来肯定就是电气化。
2021年欧洲宣布2035年实现全电动汽车的目标,目的是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5%,到2050年实现完全气候中和。欧盟电动汽车目标很明确,但却无预期这几年被中国电动汽车严重超车,由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能力迅速提升,并开始以极低的成本生产电动汽车,让行动迟缓的西方汽车制造商难以竞争。
汽车制造商枚举欧洲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面临的挑战,包括对亚洲电池的依赖、缺乏充电基础设施、制造成本高以及美国关税。欧洲汽车产业面临的威胁,被欧盟官员形容“处于致命危险之中”,还称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版图有可能没有欧洲。汽车业是欧洲经济的基石,雇佣超过1,300万人,对欧盟GDP的贡献约为7%。
车厂要欧盟延后电动汽车目标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给予汽车制造商喘息空间,略微延长2025-2027年车型的排放合规期限。车厂要求更多,在慕尼黑车展最后一天,欧洲车厂和花一周时间游说,呼吁欧盟放宽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并延长内燃机的使用寿命。
车厂主要争论焦点是,汽车制造商没有足够的时间到2035年实现100%的电动汽车销量,因为2020年至2024年间,电动汽车销量只从11%增长到24%。但专家分析,虽然汽车制造商提出抗议,中国在同一时间段内从5%增长到47%,显示电动汽车的可能性,比欧洲汽车制造商承认的要大得多。
欧盟同意提前审查2035年目标,但除此之外立场坚定,称“无论如何,汽车的未来是电动的”。欧盟主席表示,欧盟将坚持立场,但据当地媒体报道,不排除对主要使用电力、以内燃机为后备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给予可能的例外。
放弃电动汽车将适得其反
奥迪首席执行官Gernot Döllner本周表示,汽车行业不断的争吵和乞求“适得其反”。他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技术,比电动汽车更能在未来几年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二氧化碳减排。即使撇开气候保护不谈,电动汽车也无疑是更优的技术。”他还表示,关于是否应该保留劣质内燃机的持续争论将“适得其反,还会让消费者感到不安”。
中国并没有出现类似的乞讨行为。当新规威胁到摧毁中国内燃机汽车市场、导致数百万辆汽车滞销时,中国汽车经销商确实请求暂缓执行,但只请求六个月,以便清空现有库存,同时呼吁各级行业和政府更加认真对待电动汽车转型。
政府光说不练电动汽车没诱因
现在欧洲面临的问题是追求电动汽车目标,但政府和监管机构既没有投资,也没有要求足够的基础设施和电网升级,激励措施也不一致。为了使零排放汽车成为消费者和企业的选择,汽车制造商认为,需要提出比内燃机汽车更具吸引力的诱因,包括持续的购买诱因、更公平的税收、更低的充电成本和更便利的城市交通。欧洲必须加快充电和加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现电网现代化和能源市场改革,以降低电价,这是该行业的关键需求之一。
梅赛德斯首席执行官高喊,“我们被要求在手脚被束缚的情况下进行转型,2035年的目标已不再可行”,他认为混合动力和高效的高科技内燃机,应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一部分,否则将面临失业风险。但评论人士认为,加倍投入内燃机汽车最终将走向失败,如果欧洲在电动汽车转型上失败,才会失去就业机会。
(首图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